问题标题:
初一数学周记
问题描述:
初一数学周记
樊炳辉回答:
仅供参考:
1:10月22日星期六天气晴
“无头案”
六年四班杨鸿昌
这周末,老师叫我们去做P78的思考题,我翻开书看了看,好像蛮简单的,便把书塞到书包里.
到了星期日,我翻开书要解决这道题,我看了看,又想了想:这道题没说明两根钢管的长度,只是说两根一样长,一根截去3/10米,一根截去3/10,让人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像是“无头案”.
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到,反而想出了一些没用的等式,我放弃刚才所有想的东西,重新想:如果把两根钢管长度想作一米,那结果会是……我马上动手写:1-3/10=7/10(米),1-1×3/10=7/10(米),结果竟一样,那要是两根钢管的长度大于一米,是三米的话,应该是这样列式吧:3-3/10=27/10(米),3-3×3/10=21/10(米),27/10米大于21/10米,这回怎么又是第一根长啊?不过要是两根钢管的长度小于一米,是0.5米的话呢?列式应该是0.5米=1/2米,1/2-3/10=5/10-3/10=2/10=1/5(米),1/2-1/2×3/10=1/2-3/20=10/20-3/20=7/20(米),1/5米小于7/20米,这次怎么又是第二根长呀,真奇怪?我半信半疑,又试了其它几个数字,结果不是第一根长就是第二根长.
我最后总结了一下,这道题在三种不同情况下的答案:⑴当钢管长度大于一米时,第一根剩下的多.⑵当钢管长度短于一米时,第二根剩下的多.⑶当钢管长度等于一米时,两根钢管一样长.
哇!数学真奇妙!一题三结果.
(点评:杨鸿昌同学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在“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并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尝试中,他成功地解决问题,感受到了“数学真奇妙,一题三结果”
2:奇妙的约分
日期:10月25日星期二天气:阴
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六年(二)班林佩
聪聪是动物学校里的数学大王,猴爷爷无论出什么题目都难不倒他,他有个外号叫“难不到”.这天,猴爷爷又出了一道题:
约分:
1313131313
3737373737
只见聪聪的眼睛转动不出5秒,就已经想了出来.
聪聪自豪地走到猴爷爷身旁,说:“1313131313与3737373737都是二位数连写了五遍得到的十位数,所以分别有约数13与37.所以先把分子、分母写成乘积形式,就可以简便地约分了.这时,聪聪在纸上写了:
1313131313
3737373737
=
13×101010101
37×101010101
=
13
37
聪聪还重点跟猴爷爷讲了:当某数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数为1个小节,连着重复几遍得到的数,那么它写成的两个因数的积,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个小节的数,另一个因数是1与0组成.1的个数与小节相同,两个1之间的0的个数比1小节数的位数少1.
猴爷爷听了聪聪的解说,对聪聪说了一声:“verygood”
(点评:本文习作以童话的形式写出了数学在社会之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使许多事情简便.)
3:神奇的圆周率
六年(4)班王永正
今天,我预习了,“圆的周长”这一课.圆周率真是神奇呀!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以及告诉我们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可以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份,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来得到圆的周长;或者可以把圆放在尺子滚动一周,来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我看到书本课后让我们找几个圆形的物体,分别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什么?这真是个“无礼的要求”,书本上竟有12个洞洞来我们填,如果每个洞洞都照上面的方法做,真是麻烦,猴年马月才能做完,要换成考试多少宝贵的时间,都会被这一位位“恶汉”霸占了,那我们更不要做其他题目啦!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捷径,我不假思索地说,我便继续看.
我瞪大眼睛,仔细扫描着,哈!就知道课本不会这么无情,在习题下一页留下希望、留下了“偷懒”的“法宝”——圆周率.记得以前上社会课,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祖冲之发明的圆周率3.1415926……,当时我还不懂圆周率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们一个劲夸祖冲之.现在通过预习,我明白了圆周率,圆周率明副其实是用来计算圆周长的,无论大小,只要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永远都是一个固定的数3.14(计算时取近似值)也就是圆周率,如果用∏表示圆周率,C表示周长,d表示圆直径r表示圆半径,求圆周长的公式可写成:C=∏d,或C=2∏r,大如赤道的圆,或小于乒乓球的圆,都能算出其周长,因此,根据这个,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填满了12个洞,啊!怪不得我们要对祖冲之竖起大拇指,他所发明的圆周率为广大爱“偷懒”者提供便利,英勇地从那些“恶汉”手里夺回了珍贵的时间,圆周率,我们的英雄,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点评:王永正同学把预习《圆的周长》时的“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烦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记录了下来,体验到了圆周率发现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对祖冲之产生了钦佩之情,也为自己解决了问题无比欣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