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
问题描述:

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在本实验中______是对照组,变量是______.

(2)实验结果中,[1]号试管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______在______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2]、[3]号试管中馒头可能变成______色.[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在3个试管中都同样加入2毫升唾液或者水,这是因为要遵循______原则,便于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______.

(4)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该探究实验成功地说明了唾液能使淀粉分解,口腔中______的作用,能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5)实验中必须把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这是为了保证______.实验才能成功.

江晓波回答:
  (1)由分析可知,若以“唾液”为变量,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的作用,对照组是2号试管.   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后与唾液混合充分,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2、3号试管中馒头可能变成蓝色,2号试管淀粉未加唾液,淀粉没有分解,遇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馒头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没有全部分解,遇碘液变蓝.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因此在3个试管中都同样加入2毫升唾液或者水,这是因为要遵循等量原则,便于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   (4)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故答案为:(1)2号试管 唾液(唾液淀粉酶 )   (2)淀粉 唾液淀粉酶 蓝色   淀粉未加唾液,淀粉没有分解,遇碘液变蓝 馒头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没有全部分解,遇碘液变蓝   (3)等量 对比   (4)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5)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查看更多
生物推荐
热门生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