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兰亭集序中的21个“之”都是什么意思?
问题描述:

兰亭集序中的21个“之”都是什么意思?

黄建文回答:
  历来是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之”字有21种写法,而不是21种用法.估计你可能是搞错了.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