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内心拥有者曾文广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晚年时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内心拥有者

曾文广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晚年时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

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

每每读到上面这些文字时,眼前便不断浮现出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凄惶、孤苦伶仃的形象,心情十分沉重。同时,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整瞎了双眼,他还说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果真如此吗?

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一篇关于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的文字。

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位天才画家的言和行在某方面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极为相似,简直如出一辙。文中提到——在这位画家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形象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画家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晴审视自己。”

画家说得多好啊!画家的解释也使我豁然开朗。我想他已经“告诉”我哲学家在双目失明后为何还坚持宣称自己“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了——

画家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做一名优秀的画家,仅仅观察“周围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自己“留下”一只眼睛,并用这只眼睛去“审视自己”,去关注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去发现天使涂抹在心灵的墙壁上的色彩;哲学家的智慧来自于对自我的思考和总结,较之画家,他得花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去审视自己、关注内心,做一个完完全全拥有内心的人——正因如此,他所要“观察”的对象也就是他本人,即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哲学家的这种观察可以称之为“观心”。在他看来,“观心”是根本就不需要用眼睛的,一只眼睛也用不着。用不着的东西有如奢侈的摆设,留之又有何用?哲学家最终自行毁去了双眼。

哲学家从此看不见日出月落、花开花谢,看不见前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兼对手的笑脸,也不能在雨夜里点燃灯盏,把读过的书重温一遍。世界展现在哲学家眼前的只是一片永恒的夜一般的漆黑。但是,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拥有者与诗意栖息者,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的灵魂;那些生长在心灵这片土地上的思想的花草、树木,通过不间断地反复地观察,他也的确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了……

画家和哲学家是睿智的,无疑也是孤独的——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以为极其重要而实际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身上,从不稍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看看内心那座因空置太久已冷清荒凉的房子。

不必人人都赞同画家和哲学家的做法,但是——

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如果人们可以让自己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也许更容易发现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摘自2004年第18期《读者》)

(1)作者在文中写道:“哲学家从此看不见日出月落、花开花谢,看不见前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兼对手的笑脸,也不能在雨夜里点燃灯盏,把读过的书重温一遍。世界展现在哲学家眼前的只是一片永恒的夜一般的漆黑。”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为什么作者说“画家和哲学家是睿智的,无疑也是孤独的”?

(3)画家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哲学家自行毁去了双眼,这两人的行为有什么异同?请根据文中的信息回答。

陆涛栋回答:
  答案:   解析:   (1)作者极力渲染了哲学家刺瞎双眼后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1分),以突出哲人对审视内心的重视程度(1分)。(2)说他们是“睿智的”是因为他们懂得“审视内心、观察灵魂”比什么都重要(2分);但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习惯把目光集中在他们以为极其重要而实际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身上,从不稍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看看内心,所以说画家和哲学家“无疑也是孤独的”(3分)。(3)画家需要用眼睛观察世界,并且需要眼睛作画,所以画家“留”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哲学家较之画家,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审视自己、关注内心,相较而言,外部的世界并不怎样重要,所以哲人毁去了双目。——这是画家和哲人不同之处。(4分)“藏”起一只眼也好,毁去双目也好,画家和哲学家的行为都说明了“用更多的时间审视自己,审视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的重要性。(2分)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