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①必败.举趾②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济• 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___

A.其•乡人曰 还,谓其•御曰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公将鼓可•1 斗伯比送可•1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

刘秀芬回答: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项,句意为: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目光短浅.选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对人民尽本职做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可以,可以凭借.选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于是斗伯比去见楚武王,说:“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济,增派.选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D项,句意为:罗国军队与卢戎的军队两面夹击.军,进攻,夹击.选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文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项,前句句意为:他的同乡说.其,代词,他的.后句句意为:回来时,伯比对他的驾车人说.其,代词,他的.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以,介词,表示依据.后句句意为:不按次序渡河,过河后便没有序列了.以,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而.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于,介词,在,引出动作的处所.后句句意为:莫敖派人在军中通告.于,介词,向,对,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际意义.后句句意为: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之,第三人称代词,他.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   本题要求选择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项,楚君战败后,楚王勇于承担责任,对众将的赦免,也正表现了他勇于承担责任,不将责任推给将士们,并非无原则地赦免众将,是开明君主的表现.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A、B、C项理解和分析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故选:D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的重点词语有:“牺牲”,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加”,虚报数量的意思.句意为: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   ②句中的重点词语有:“不然”,不是这样;“岂”,难道.意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人物战前和战时的描写,分析二人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甲】文中曹刿思虑周全,在战前分析了能否一战的形势,战争中通过击鼓和判断车辙痕迹准确把握战机,大获全胜.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曹刿的深谋远虑,细心从容与对战机的良好把握;【乙】文中则通过斗伯比对莫敖的描述从侧面说明了莫敖的骄傲自大.在军中通告惩罚敢于进谏的人更体现了他的专横无道.渡河次序大乱且不设防也能看出莫敖治军无方,过分轻敌.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C   (2)A   (3)D   (4)①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3分.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3分.然,这样;岂,难道,怎么;尽行,全部开拔.)   (5)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