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评述罗素的主要思想现代西方哲学史的作业3000字】
问题描述:
评述罗素的主要思想现代西方哲学史的作业3000字
孟庆华回答: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罗素的哲学思想涉及各个方面,关于美好人生,罗素认为爱和知识是必须的.在某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人获益.但是如果没有知识,我们可能相信道听途说,好心做了坏事.爱和知识是统一的,同时最完美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不可分割的统一.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可能是残酷的和自私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又可能会是冷漠和高傲.爱能使人的欲望变得协调,而非冲突.关于欲望,罗素认为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权力.贪婪是一种巨大的动机,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如果说贪婪是渴求比原有的多得多,而竞争则是比别人的多得多.如果竟争比贪婪更为强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最不幸的地方.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的表现形式多样.权力欲近似于虚荣,但有所不同,满足虚荣心的是荣誉.拥有权力的人可以管制仅有荣誉的人,而仅有荣誉的人却不能管制有权力的人.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这就导致了诸多案件或悲剧的发生.关于自由,罗素认为自由之路上有两大障碍:物质的和社会的.自由的实现有些需要是基本和必须的,如:食物、饮料、衣物、健康、性、关怀等.这些基本需要中有一种得不到满足,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对于自由而言,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值得珍视.我们可以通过两大途径达到自由的目的:提高追求自由的目标的能力和降低期望的水平.工业社会一方面提高了人们追求自由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又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渴望.人们对自身的力量越来越自信,认为无所不能.这使得现代人对自己越来越不满,离自由越来越远.自由必须以平等为前提,而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自由在思想主张、科学知识、文化艺术方面较容易实现.因为在这些方面的占有并不会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而在经济学领域里,以牺牲他人代价总是在所难免.罗素的思想博大而精深,涉及诸多方面,在这里,我主要对罗素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做一定的介绍.
罗素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感不满.他认为,传统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成为维护现有秩序的工具.罗素写道:“现在政府、教会和其他为它们服务的大的机关团体所办的教育,并不是本着尊敬的精神.教育上几乎从来也没有考虑到男女儿童、男女青年,而差不多老是在研究怎样在某种形式之下,可以保持现在的秩序.”第二,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产生信仰而不是思维,是强迫青年对可疑的事情持有一定的意见,而不是使他们看到可疑之点,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育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单纯灌输纯粹的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学生“没有思想的时间,也没有时间使他们智能方面的爱好得以畅所欲为,从第一次进学校起一直到离开大学为止.从头到尾,没有别的,只有一个长时期的辛苦忙碌于考试的赏赐和课本上的事实”.这种传统的教育制度,在当今的我国仍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提的很响,但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化还任重道远.第三、理想的人与理想的教育.罗素认为,人的品性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一些人独有的,如艺术家、科学家、庄稼汉、磨坊主等拥有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独特的品性;另一部分是人人应有的.后者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他认为,理想的人的品性应该包括活泼、勇敢、敏感、理智,它们能使人们趋向完善,是理想的品格的根据.理想的人必然具备这种理想的品格.他说:“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适当地关心青年,所有这些资质均可形成.罗素指出,人类的恶习是由教育带来的,因此,只有”教育才能使我们获得与之相反的美德.“一个因由教育而拥有高度活泼、勇敢、敏感和理智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将与过去存在的一切社会截然不同.不愉快的人必定极少.”罗素谈了有关教育问题的一系列原理与方法,首先,对于教育与民主的关系,罗素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必定是民主的,应该使每个人或至少使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受到教育.其次,他反对绝对地平等,主张给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他指出,有些儿童聪颖过人,从更高的教育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倘若粗暴地实行民主的原则,其结果会导致科学和教育水平下降,谁也得不到最高等的教育.其次,对于在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上,罗素认为,首先,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他对传统学校压制儿童自由的做法进行了抨击,认为传统学校中许多纪律与约束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把目的放在保全独立和冲动上,来代替服从和纪律.”从而促使儿童情感、理智的发展.其次,学校不能完全没有纪律.现代教育家并非简单地废除纪律,而是通过新的办法维护纪律.这种新的纪律便是自制.这种纪律是从一个人自己的意志里发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外界的权力来的.它“对于几乎一切的成就”是必要的.因此,他主张把自由与纪律巧妙地结合起来.但是在皮肯希尔学校,他过于强调自由,甚至有放任自流的倾向.而对于品性教育罗素认为,品性教育在6岁以前便能基本完成.6岁以后,学校不必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道德问题,只要在以前品性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前一阶段没涉及的其他一些美德应当在纯粹的智力教育中自然产生.品性教育主要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恐惧心理的消除,勇敢品性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发
展儿童的建设本能,重视儿童的本性,进行一系列道德教育,引导儿童的爱心与同情心,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最后在智力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儿童6岁以后,校方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纯属智力的进步上,并借此促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他把6岁到22岁之间的教育分为三个时期.6到14岁是普通教育时期,这一时期所设的课程是每个人都要学的,不能分专业.从14岁开始,对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实行分专业学习.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有三类:第一类是古典学科;第二类是数学和科学;第三类是现代人文科学.18岁以后,大部分人从事工作,少数特别有才能的人接受大学教育.在罗素教育思想中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他充分肯定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论、原则、方法等,有其进步性.但他在论述问题时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倾向,如:过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个人价值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价值等.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