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纪晓岚,刘墉,和珅是同一朝的吗?我还想知道,这两个人(纪晓岚,刘墉)怎么都是跟和珅搭档的呢?有时间先后吗?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问题描述:
纪晓岚,刘墉,和珅是同一朝的吗?
我还想知道,这两个人(纪晓岚,刘墉)怎么都是跟和珅搭档的呢?有时间先后吗?具体是怎样的情况,
庞巍回答:
是的.
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晓岚.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
纪晓岚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造诣.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因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到新疆,佐助军务.三年后召还,授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所编《四库全书》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任内阁学士,一度授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当年,迁礼部尚书.60岁后,曾五次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80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旋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理国子监事,官居一品.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考官.编书史,除总纂《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当考官,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归葬故里,朝庭派员临穴致祭,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极尽人臣之荣哀.
纪晓岚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并非因为像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铁齿铜牙”,善于斗狠.而是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总纂了《四库全书》和著作了《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纪晓岚对经学有精深的造诣,他继承儒家学派衣钵,旁通百家.在编撰经学书籍中凡是注疏之中莫哀一是,诸史记载发生歧异时,都由他支分厘定,其中词曲类、医药类、堪舆卜问类等专业,不能得出准确定义时都由他审定.他对收入的每一册书都仔细研读作好提要.在征集大量的书籍中他把许多海内秘籍、不为人知、散佚民间的万余种书籍进行了分门别类,规定应刊、应抄、应存的目录.
此外,纪晓岚还一手删定润色而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200卷.并奉命创编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成为研究我国古籍最方便的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倾注了纪晓岚的毕生精力,无怪乎皇帝称赞说:“美富四库之储,编摩出于一人之手.”对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推崇备至:“随着年代的推移,它的价值将越来越高.百代以后,它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近四十万字,含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但较之《聊斋》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封建礼教的内容,暴露了他的许多真实想法,流传广,百姓认可.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令人读来饶有兴味,同时可以从中学到天文地理人伦等无所不包的知识.虽然其中不少篇言涉及鬼怪,但其目的不过是劝人向善.书中对于当时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此外,该书还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无怪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记史略》中评论此书道:“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纪晓岚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史书也有对他不利的记载,比如说他是圆滑的政客,在朝没有主持公正的勇气等等.
刘墉
1.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