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作文】
问题描述: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作文
刘宏芳回答: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世人只发现物质的落寞,习惯性的忽视夫子背后的伟大,所以他们是“世人”.正如奥运会上奋斗的健儿,难道只有得奖牌的运动员努力了吗?不!那些追逐不到成功的人们,也在不停的追逐梦想,靠着乐观闯只属于自己的未来!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夫子明白仁由心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印证了“求人不如求己”一说.那个年代,烽火燎原,民不聊生,光是想,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少女,我也是心慌意乱、毫无头绪,再者,伴君如伴虎,夫子凭一己之谋,道出“民无信不立”,夫子并非匹夫,而是智勇兼备者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