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弈喻》中说"认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这与"予观弈"的故事有何内在联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问题描述:
《弈喻》中说"认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这与"予观弈"的故事有何内在联系?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邓礼清回答:
加上前面的文字总结的意思才完整.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观弈时,作者对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对弈时却是数子先失,中盘苦思冥想,终局惨败.最后落得个“赧甚,不能出一言”的结果.观弈和对弈时,作者对自己和对客人的棋技判断差距如此之大,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败后冷静反思的表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