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请大家写一篇600字的数学论文,题目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写好在给50的悬赏金!我把悬赏金题到100,觉对守信,不能抄
问题描述:

请大家写一篇600字的数学论文,题目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写好在给50的悬赏金!

我把悬赏金题到100,觉对守信,不能抄

李相万回答: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又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全班平均分数为92伊始.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及格率是多少?(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5)、90~99分的人从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又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现在通讯公司推出几项优惠方式,让大家选用.   (1)、按照通常的话费标准计算,总话费给予优惠20%.   (2)、基本月租费36元,打出每分钟0.30元,接听每分钟0.06元.   (3)、免收基本月租费,打出和接听每分钟都是0.45元.   如果李叔叔的手机每月接听和打出电话各在100分钟左右,请你为李叔叔选择一项最省钱的优惠方式.请你展示出必要的计算.”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有关手机计费的习题,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均能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合作讨论,最后求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较为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三、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规定:凡每月用户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分交纳水费46.8元,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收水费1.8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1.8×20=36(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46.8元,多交纳了:46.8-36=10.8(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0吨的,每吨要增收50%,即每吨要交纳:1.8×(1+50%)=2.7(元),10.8÷2.7=4(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为:20+4=24(吨)   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懂得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分析推理   分析推理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认真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如在数学活动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几年后爷爷的年龄又是小明的5倍,问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4倍时,爷爷是几岁?   这题中未曾出现一个具体数据,学生要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爷爷和小明的的年龄具有怎样的关系?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时,即为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几倍?学生经过分析并讨论,马上找到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爷爷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一个不变的值,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6倍和5倍时,则可得爷爷的年龄分别比小明大6(7-1)倍、5(6-1)倍和4(5-1)倍.因此可得,小明和爷爷的年龄差定是6、4和5的公倍数,因为6、5和4的公倍数最小是60,因此可得,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60岁.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时,即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3(4-1)倍时,这时小明的年龄应该是:60÷(4-1)=20(岁),爷爷的年龄则应为:2
李志兴回答:
  这是抄的,我看过的不算
李相万回答:
  那你就自己写吧这玩意不会有人专门给你写的
查看更多
数学推荐
热门数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