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急求800字作文一篇,要写关于父亲(或母亲)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
问题描述:
急求800字作文一篇,要写关于父亲(或母亲)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
唐玉兰回答:
豆干是家乡的特产,也是传统的生计,自从祖辈爷爷的爸爸他们就开始以这个为生计.这个活很累,手续很多.原料是大黄豆,大多从东北运来,中学的时候我知道的是1.1至1.5一斤,现在物价上涨要2.1至2.5元一斤,父亲进货都是三包以上进一次,听到有涨价的消息时就会十包十包的进,一包有一百斤左右.
父亲和母亲每天的工作从凌晨三点钟起,但黄豆是在前一天的晚上放水去浸涨.冬天因气候冷必须在晚上8点左右放水进去.夏天在晚上12点左右放水.这个浸涨时间长短会影响到产量问题,所以是要谨慎的.
母亲的闹钟大多在二点五十分的时候响,然后起床,洗黄豆,夏天倒没什么,冬天处于广东东北部的梅州水会结冰,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手指头都会像断了一样疼痛.
洗完黄豆,父亲就已经起了床,也像母亲一样没有洗漱就开始劳动.父亲的第一个工作是将黄豆放进打桨机里面把黄豆碾成糊状,在爷爷那一辈这一道程序是用手的,用人工推磨.现在是用打桨机.
父亲打桨,母亲就在厨房里烧沸水,待用.用的是木场买来的树皮,前几年一车树皮就200左右,现在要四五百块钱了,父亲觉得贵.因为家乡到处是小丘,偷树的人很多,他们会留下很多树枝,其实和小树差不多,父母就会上山去整理这些树枝,再拖到可以进车的地方,再请车运回来,每去一次父亲都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气来.运回来的树枝还要用斧头剖开.这个活可想而知要用多少力气,过年的时候回家父亲还骄傲的告诉我:静妹,有三把斧头的柄都让爸给砍断了,你说爸的力气怎样,你看这大门口摆的都是爸弄的.这个活是父亲在一天中把所有的活都忙完了,后在煮饭前还有一点时间做的.或者是下午在喂猪时间未到时.每当做完这些活父亲都要喝一点酒,喝了才有力气.但医生已经警告父亲就可以再喝了.
打桨出来后用红色的桶装,装到有三分之一的时候,父亲就把这桶豆浆交给母亲,母亲把烧开的沸水加到桶里稀释至八分满,然后用棍子搅拌,然后把上面的一层泡泡拿掉(可以作猪食),这道程序可以称为稀释.
母亲做完搅拌去泡后就会叫父亲,打桨机可以不用人看,边打,父亲又开始做下一道程序.这时又是父亲用力气的时候,把母亲稀释好的桨倒进一个袋子里,客家人叫豆腐袋,豆腐袋一开始要用一个框架住,因为这稀释的桨是很烫的.过了一会,父亲就用手力挤这个袋子.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用挤这个字,父亲使出来力气远远大于挤的.但我找不到文字来形容这个动作.挤出来的就是做豆干的豆桨了.一天起码要挤十二三袋以上.父亲的手因为长期接触这么烫的豆浆,早已经长满了厚厚的茧.夏天这个时候父亲通常要出几身汗.
父亲把挤出来的豆桨就给母亲,母亲烧火煮沸.豆桨是一沸就要马上把火灭小一点并且马上打开锅盖不然就会溢出来.厨房的窗户在夏天是可以打开窗的,在冬天因为冷所以没有打开窗,但里面的二氧化碳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有的时候我进去会觉得晕眩.母亲就会叫我出去.还有因为大锅炉,母亲站在炉旁边,因为火蒸让母亲生理失调.因为母亲胃寒不能喝太多汤,所以只能吃药.母亲煮出来的豆浆就倒进大缸里冷却,一锅可以煮两至三桶.就像市面上卖的豆浆一样,但是市面上卖早餐豆浆的浓度是无法和这个时候煮出来的豆浆相比的,据说早餐卖的豆浆和母亲煮出来的豆浆相比大概可以说是10:1.
以上步骤都是父亲和母亲边做边煮的.
父亲挤完十几袋豆桨后就开始装昨天做好的豆干,这个时候通常是五点半左右.豆干都装在三个装过水果的箱子里,然后父亲便用摩托车把这昨天做好的送到店主那里去,以0.38元给店主,店主卖出是0.5一块,而我在广州步行街上看到是3.5元一块.这个时候送去的货还是叫豆腐,因为表面还是白色的,店主首先是放在沸的盐水里煮一段时间再拿出去风吹,晒太阳,豆腐就成了豆干,因为干身了好多,而且表面是黄色的,申明一点是从来不加任何色素.表面有淡淡的油光,是豆油.因为是天还没亮又载这么豆腐,所以父亲开车是很慢的,夏天还可以,每遇冬天,一开门外面到处是白白的霜,父亲穿着很多衣服,但因开摩托车手脚的疼痛可想而知的,父亲也因此得了风湿病,还有肩周炎.父亲的膝盖上长了一个肉瘤,去年做过一个手术,但因为割得不干净今年又长回来了.天气不好时就会作痛.
母亲就继续煮豆浆,煮完之后都装在大缸里,家里有两个缸,一个大,一个小一点.还有一个蓝色的装过油的大油桶,半中间剪开,可以相当于一个大缸.如果当天做多的时候还不够装要用桶.但最近只是三个大的都装完了,再加两个小红桶.
豆浆冷却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母亲就会收拾厨房,比如洗豆腐袋,架子,还有就是把父亲挤豆浆后剩下的豆腐渣再放到大锅里加水煮沸(做猪食,是很有营养的猪食,家里的猪以这个为主食)
豆浆冷却到一定时间后,这段时间缸的表面已经结了一层皮,这就是市面上所谓的腐竹.但市面上的质量,口味和口感是没法比的,市面上不感保证有没有加色素.一个缸可以撕一张,这样一天就用三张左右,两张大的一张小的,然后拿去晒,一天可以晒一两左右,十天就可以一斤,一斤是十块钱左右.但很多时候父亲都拿去送人.因为我很喜欢吃,所以每次我要回去时父亲都会另外拿开一些给我煮鸡蛋.
接下来母亲就用“盐卤水”一边滴进缸里一边搅拌缸里的豆浆(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个是客家话,我不知道用普通话是不是这样说,它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也不知道,父亲是买的).这道程序是技术活,豆干好不好吃很大部分靠这个程序了.客家人有一句俗话:做酒磨豆腐不敢逞师傅.大概意思就是就算你是顶级的师傅,在做酒和磨豆腐的技术活上你也不敢逞自己的是师傅.因为这技术是很难把握的.(说明一下何以说到做酒,做米酒也就是白酒也是客家人传统的生计)父亲不会做这道程序,只有母亲会,母亲也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多一点盐卤水和少一点都是关系到产量和质量的.母亲是从最底开始往上搅拌的,这搅拌的速度和方向也是很讲究的.等到搅拌最上层时一缸豆桨也凝固成了一缸豆腐了.然后就盖上盖子等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
在凝固之前如果我在家里,母亲通常会先乘一碗豆浆出来,留给我喝.
这个程序做完后,天也亮了,父亲通常这个时候还没回来,母亲就开始配猪食.配好后要挑到猪圈里喂猪,一天起码要三大担子就是要走六次从家里走到猪圈.还有鸡鸭食.喂猪喂到一半时父亲就回来了,一下摩托车就去猪圈.早上猪还不用怎么打理,只喂给它吃就行了.喂完猪后,父亲就要放鸡鸭出来,大鸡在哪放,小鸡在哪放,还有小鸭在哪放都他整理.
母亲先回来,换掉煮豆浆时已经湿透的衣服,然后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早餐是白粥加一些榨菜之类的.父亲后到.母亲吃饭早餐后就开始打开缸概,开始包豆腐,外边卖的豆干不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吗,包豆腐是用一块一块四方型的小布,分布在一个小四方的框子里,然后把豆腐一勺一勺的放到小方布里.再包起来,一块豆腐要去两次勺,一天有七八百块豆腐.而且这只是包豆腐的第一道程序.第一道程序包好的豆腐先放一边,等它的豆腐水流到差不多后(豆腐是有很多水的,这些水会透过小方块的布流走)母亲就将这一块一块有初步模型的豆干再四角切割整理整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测事业运
财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