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7.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玉石的使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问题描述:

7.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玉石的使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陆绍飞回答: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查看更多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