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
问题描述: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杜东兵回答:
  (1)本小问的措施,根据材料一“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国家大学教育即兴办太学,太学生源部分来自地方郡国举荐的全国优秀青年,即实行察举制,汉武帝推崇儒学发展在政治方面重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这三个措施共同推动了西汉政府成为“士人政府”.   (2)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二“地方推举制还…差别(门第)”可知,以门第作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可知,科举制的作用在于通过考试录用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三“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可知,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得出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由“新儒学思潮的振兴”可得出理学的形成,由“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可得出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4)据材料一汉代察举制的推行促使“士人政府”的形成,据材料二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材料三北宋科举制完善促使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国家的有效治理,可以概括出官员的选拔注重选贤任能,调动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故答案为:   (1)措施: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   (2)制度:九品中正制.   作用:通过考试录用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内容: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   原因: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理学的形成;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4)启示:官员的选拔注重选贤任能;调动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初中历史问答-字典翻译问答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