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一个缺少智慧的妈妈请教王老师!
问题描述: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

我的儿子今年9月上了一年级,5岁(8月生)。现在的情况是:1.老师反映他上课坐不住,要不在凳子上爬上爬下;要不就用铅笔在桌上乱画,把桌子画的很脏,画的只是线条;要不就低头玩自己的抽屉,要不就回头说小话,自控能力很差。每节课都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点名或罚站什么的。老师表扬他,他就表现好一点,但也只能坚持几分钟。

2.班主任昨天反映,发现他不愿进教室了!因为是全封闭管理,中午儿子在学校统一休息,下午由生活老师送到教室,但现在每次他都不愿进去,或者进去了又跑出来一个人在外面玩。如果碰到语数外主课老师在,他还是会进教室,如果只有生活老师,他就不进。

3.他从小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特别喜欢检地上的脏东西,主要是各种棍子、树枝、石头、玻璃、烟头、小纸片。讲道理、打骂均无济于事,我真是黔驴技穷。尤其他喜欢检烟头,检了还学坏样子叼在嘴里!每次都气死我了,实在我们家没有一个人抽烟啊,真不知他是在学谁?!

4.智力很好,喜欢看书阅读,喜欢动脑筋,喜欢学英语,表达能力好,感觉学习还是没问题。

5.在家做作业还是很乖,能比较专心的做完再玩。但在学校,老师在课堂布置作业总是不做,需要老师下课后一对一要求他,才会做。

6.孩子特别单纯幼稚,心智特别幼稚,5岁了还经常一个人发nia,最近还经常学小毛毛说话,自己娇自己。

我现在困惑的是,怎么办??1.可能我不该让他过早上学?但是已经上了,现在是继续上,还是退回幼儿园?2.孩子喜欢检东西的坏习惯这么难改,是否他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3.不愿进教室是否是厌学的初期表现?4.怎么提高他的心智?帮助他成熟?我真的是黔驴技穷,很着急!不知该怎办了,希望能借助王老师的智慧,急盼您的指点!谢谢!

kaixingmama回答:
才五岁就上一年级太早了吧,一般小孩到七周岁才上一年级呢
dreamsnow回答:
又一个拔苗助长的。
王文革回答:
首先在孩子就学年龄上,他姥爷的做法是太极端了。早慧的或者天才孩子是可以早入学,但需要早起对孩子的智能属性做区分,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对以后的预测性不好。那些天才的孩子即便晚入学也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们可以跳级。 其次在孩子的就学环境上,你们的做法太冒险了。地球人都知道寄宿制的做法是不好的,对所有的国人都一样,和孩子的个人特点无关。 第三,如果孩子的听课相关的行为是小学入学后发生的,而幼儿园阶段没有表现,那说明孩子的入学是错的,当然要回来复读。如果是以前就有,那你需要补充给我,越详细越好。 我想,你孩子的一些癖好早就已经发现了,那你们是否为此做过分析、求医和常规教育下老师的反映怎样?这些也需要补充给我。 先让你补充这些。别着急,这不是着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况且你们都6年不着急了还差6小时或者6天?
王文革回答:
随便说一下,单纯地提高心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方面已经在精卵结合的瞬间铁定了。
王文革回答:
孩子肯定不是自闭症。但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孩子,这个“特殊”不是特奥会上的特殊,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关于他的行为我也难以定义,不过这样的孩子确实是有的,只是太少了。 虽然他类似的行为很难改变,但你们还是要和学校多方合作尽量约束他。另外,我问一下:孩子的长辈中是否有人类似老顽童或者比较幼稚的?如果有,那就可能是一种隐性基因的显性表达。还有就是你思考一下怀孕期间是否收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等。 如果孩子现在可以跟得上学习,就继续读。相对应的家里的活动内容要以学习为基点,注意管理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关注他情绪的变化,如果他对你的教育和终止有明显的抗拒行为(你说的异常行为),那你应该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特殊的孩子会有特殊的作为,你还要留心孩子的特殊能力,包括孩子对常规任务的特殊加工过程。并多方面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发展氛围,让他顺利地读完普教。
王文革回答:
如果方便的话用站内短信告诉我他姥爷和姥姥的出生年月和名字,因为我是学发展心理的,以前接触过我们国家神童的对应名单和相关的资料,我看能不能查到。 你一直没有告诉我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你向老师核实一下,根据本次考试和以前的表现,让老师预估一下孩子在班级的排名。一般来说家长教孩子东西孩子掌握起来都不是很快,主要是家长下意识地提高了任务难度。在内容上一般也是当前孩子学习的。但你说的教他的东西很容易掌握,我需要把家校对照一下。 孩子不向你说实话,那你以后就不要向他核实学校的活动了,有事找老师。你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无效果,这我相信。如果老师也这样管,他还会这样吗?请你把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详细地告诉我。通常是就一个具体的情境举例,然后是家人和孩子的反应。 另外,你孩子是否知道你们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特殊?或者你是社会身份很高的人,老师不敢管你的孩子? 后面你说孩子是在学校比较让人头疼的表现,能详细地说一下吗。同样是举具体的情境例子,有老师的处理方式和孩子的反应。
查看更多
身心健康推荐
热门身心健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