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担保法解释及担保法的疑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条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问题描述:

担保法解释及担保法的疑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十条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意思是

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应该是等于《担保法解释》是对《担保法》的补充吧?

有点晕.因为担保法中“以下情形”并没有“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这条.

不过如果不是.那《担保法解释》第四十条不是等于没用?

我想会不会有人作文章呢?他的真实意思我想我没有理解错吧?

鲍家元回答:
  注意《担保法解释》所说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处理”,要理解法条中所说的“处理”的含义.   从法理的角度说,《担保法解释》第四十条和《担保法》第三十条都是法律规则,一个法律规则就包含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方面.《担保法解释》第四十条中的:“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和《担保法》第三十条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都是假定条件;而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才是法律后果.   《担保法解释》所说的“处理”就是适用《担保法》30条的法律后果,即: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应连30条的假定条件也一起适用.   看起来比较复杂,你看看法理学的法律规则一章就比较好理解了.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担保法解释及担保法的疑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条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初中政治问答-字典翻译问答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