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听戏(节选)梁实秋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歌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
问题描述:

       听戏(节选)

        梁实秋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歌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在轻轻地敲着板 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 声“好!”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这才是真正的听众,是他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当然,他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 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 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 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 卖吃食的小贩大声吆喝,穿梭似的挤来挤去,又受欢迎又讨厌。打热手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有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毛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哭啼,打喷嚏,打呵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 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也居然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 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 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刺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还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后来年纪稍长,又复常常涉足戏圈......我渐渐能欣赏唱戏的韵味了,觉得在那乱糟糟的环境之中熬上几个小时还是值得一付的代价,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勾称。研究西洋音乐的朋友也许要说这是低级趣味。我没有话可以抗辩,我只能承认这就是我们人民的趣味,而且大家都很安于这种趣味。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前几出戏都照例的是无足观,等到好戏上场.名角一露面,场里立刻鸦雀无声,不知趣的“酪来酪”声会被嘘的。受半天罪,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1.课文《社戏》结尾说“我”“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我”认为戏“好”的原因在《听戏》中也有异 曲同工的表现,说说两文的相同之处。

         

2.“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从文中看,“乐”在哪里?

       

3.作者为什么说“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对此你有何看法?

       

4.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形象,试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作者对听戏有哪些感悟与思考呢?(用文中语句回答,两点即可) 

            

杜晓明回答:
  1.都写儿童看戏之乐,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的氛围、看戏的过程、和伙伴的玩耍等。   2.可以放肆地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 等没有人干涉。   3.作者认为外国观众不能“放肆”与“自由”。(看法不拘,表述有理即可)   4.该句中一系列传神的动作描写:“靠着”、“闭着”、“微微地摇晃着”、“轻轻地敲着”,生动地写出听戏的入 神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更有幽默意味。   5.(1)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2)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i术 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3)受半天罪,能听到 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