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见解是:治学要先治史。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他说:“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简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见解是:治学要先治史。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他说:“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简明而可靠的书。”这就是说,不论做什么学问,要先从读史入手。这个看法是继承了清初学者的优良传统的,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经学,他们首先是治史学。登山临水,考古证今,知今知古,知外知内,①很有气魄黄梨洲始终遵守“学者最要紧乃通知史事”这一家法,顾亭林、王船山也都是谙于历史掌故的专家,“纵论唐宋,搜讨前明遗闻”,他们的学术成就远在单纯穷经的儒者之上。但是,到了雍正、乾隆以后,情况变了,有些学者,慑于文字狱的淫威,不敢再治史了。因此,有清一代的考证之学虽然盛况空前,但那史学成就却还不如宋代。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鲁迅提倡治史,是对清初学风的继承,也是对乾嘉学说的批判,这在当时,是起扭转一代学风作用的。②为什么要治史?鲁迅曾经反复说过: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他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又说:“将记五代、宋③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令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他还说过,治史非像章太炎说的,为了“保存国性”,而是“一治吏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④这即是说,治史决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令。

鲁迅治史,特别强调的是野史和杂史。他说过:“官修的史书,“涂饰太厚,废话太多⑤。‘如看野史和杂记’,更容易了然。”从借古鉴今的目的出发,野史和杂史要比官修的正史更有用处。鲁迅还曾看到,清代学者俞正燮,就是由于“看过野史”而变为一个“义愤填膺的人”,不同于咬文嚼字的考证学者。⑥

治学首先治史,治史又侧重野史和杂史,这是鲁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而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

在治史方面,鲁迅是有过许多设想的。他说过:“中国学问,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宝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体,都须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另编一部历史,这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设想。像这样的历史,当时是没有的。鲁迅说过:“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亦无世界史”。⑦知今知古,知内知外,都谈不到。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点,揭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被其华衮,示人本相”,这始终是历史学者急待完成的一项任务。⑧

鲁迅上面讲的“另编一部”,是指另编一部通史。此外,他还设想过要编各种专史。他曾举过“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他说:这些“都未有人着手”。鲁迅还从《无双谱》一书联想到编写一部中国的:人史”,⑨他说:此书记载人物要“好坏俱有;有啮雪苦节的苏武,舍身求法的玄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巳’的孔明,但也有呆信古法,‘死而后巳’的王莽,有半当真半取笑的变法的王安石;张献忠当然也在内。”鲁迅设想的各种“专史”以及“人史”,总的精神是要全面地总结历史上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天的借鉴。这样的史法,鲁迅说,也并非是他自己的发明,他说从前中国的历史家早已明白了这一点。例如在古人著作的史书里,“大抵有循史传、隐逸传,却也有酷吏传、佞幸传,有忠臣传,也有奸臣传”。因为不如此,便无人知道全般。⑩这也是鲁迅总结了前人治吏经验的一个重要观点。

鲁迅治史,是十分重视史识的,有了卓越的史识,才会有科学的史法。鲁迅在谈到郑振铎所著的《中国文学史》时就说过:“郑君所作《中国文学史》,……诚哉滔滔不已,然此乃文学史资料长编,非‘史’也。但倘有具史识者,资以为史,亦可用耳。”由此可以看出,只是罗列史料,虽然“滔滔不已”,还不能称“史”;要变“长编”为“史”,关键在于“史记”。鲁迅平生是有志于写史的。他写过《汉文学史纲要》和《中国小说史略》,不过,对于这两部分,他自己并不满意。关于《中国小说史略》,他说过“大器晚成,瓦釜以久”的话;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也说过:“文学史稿编制太草率”,“挂漏滋多”的话。他曾经有过另外的设想,他说,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由于鲁迅逝世过早,这两部书没有编成,这是极可惜的。不过,可以弥补的是,鲁迅另有两篇重要文章可以看作这两部未竟之书的具体而微的缩影。那就是《门外文谈》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两篇文章是比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更能实践他的理论,体现他的史识和史法的。试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同师培的《中古文学史》相比较,就可以看出,鲁迅怎样在这不很长的文章里竟能包举一代,囊括众家,既详源流,又论风格。至于《门外文谈》,本来不是专谈字体变迁的,但其中关于字体变迁的论述,可以说澄清了汉儒以来的许多玄虚

刘浙回答:
  略(1)途经;目的(2)C(3)旧时私家著的史书;官修的史书(4)“揭其华衮,示人本相”(5)要全面地总经历史上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天的借鉴。(6)在写完著作之前,搜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
查看更多
科学推荐
热门科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