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我国安徽萧县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盛行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8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我国安徽萧县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盛行于 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在某综艺节目 上,流行歌手尚雯婕将“渔鼓道情”的曲词进行改编,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交替的形式演唱渔鼓道情的《要荆州》.尚雯婕的这次洋派改编引来了老艺术家李谷一的不满: “我不太喜欢你们在中国的舞台上,用外语唱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的尚雯婕却有不同的看法:“音乐面对的听众不只是中国人,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国人可能就听不懂了。”二人的辩论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论战。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苏晓萍回答:
文化在包容中前进
纵看世界历史的发展,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掀起了一次次的文化浪潮,使思想文化走向繁荣,也使得各种人文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因此我们深深地体会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只有在包容中才能前进.
包容是一种能力,准确的讲,是一种智慧.大秦最著名的莫过于站在黄土高原之上,吼两嗓子,令人为之一振的秦腔,西北的汉子,西北的狼.而在那烟雨的江南,诗情画意之中,喊两嗓子秦腔,那真成了笑柄.而搭配柔情似水的默默江南,婉转轻吟的黄梅戏真是恰到好处,既在山水间增添了跳动的音符,又让人感到舒畅愉快.秦腔的豪放与黄梅戏的轻吟似乎形成了很大的对立,但二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使中国的戏曲文化发扬,传播,使得这门技艺得以发展,足以称为中国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中国戏曲文化在包容中不断前进,才有了‘生旦净未丑’响彻世界.
包容能使一种东西走向成熟,对于文化,促成千古积孕,文化之厚重,源于其包容的一面.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开始,就标志着国人的思想不再被束缚,压迫.而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文化门派的出现同时,各种思想文化潮流袭来,让民众在对比认识不同文化的优劣,进而选择自己的精神信仰与人生追求,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不仅没有引起文化门派间的矛盾,而是更好地去促进了民众自身素质,思想的提高,冲击了思想文化的高潮.
唐朝中国文化达到了鼎盛的时代,成为影响国际内外的东方大国,而其根本原因归咎在于文化的开放程度,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唐朝的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等与西方沟通密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开元盛世’.
还有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现在我们站在新时代回望历史,看到这些国家都曾铸就了辉煌,使文化达到了顶峰,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被人们称颂,铭记.可见,文化在包容中前进.
再看看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清朝,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残害了多少有文化,有思想的中华青年,单单的科举使多少有志青年变得呆板,麻木,甚至可以说思想被局限于一个不见天日的洞里,成了‘井底之蛙’,后来,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中落伍,在潮流发展中脱轨.使当时显赫,威武,屹立在东方神土上的大国,最后成了被他国压迫,剥削,奴役的软弱之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接纳新的,良好的文化.而只是一味地去排斥,总是自我满足.这更启示我们要有海纳百川,博彩众长的胸襟气度,有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只有懂得包容,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先进,不至于被现代世界所摒弃.
文化的冲突不必然是一种文化消灭另一种文化,相反,两种文化可能吸取对方后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文化在包容中前进,这才是尊重,自由,民主,平等,尊严,自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