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创新和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伴随着创新和变革。材料一某校七(3)班同学在讨论某次变法时,一同学为该变法的内容作了如图1总结:(1)该班同学所讨论的
问题描述:

创新和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伴随着创新和变革。

材料一 某校七(3)班同学在讨论某次变法时,一同学为该变法的内容作了如图1总结:

(1)该班同学所讨论的是哪次变法?

(2)如图中A、B、C处应该展示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如图2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4)材料二中“太尉”具体掌管什么事务?

材料三:董仲舒在上奏中说:臣下认为,那些不是儒家学说的诸子百家,全部取消,不使其与孔子学说并行,只有这样,才能明法度,老百姓的思想才能统一,古代贤王明白这个道理,故能驾驭天下,并以教化为本,对百姓进行教育。臣请陛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用孔子的‘仁’‘礼’等教化民众,这样才能使世风日进。

(5)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6)材料四中汉武帝“巧妙地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方法是什么?

(7)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和变革的理解?

齐华回答:
  (1)据材料一图示内容:“奖金军功,奖励生产,编制户口、加强控制.”,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2)依据材料一图一内容,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发展封建经济属于富国的措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从而达到了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3)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据材料一图二内容所示,可知“太尉”具体掌管军事.   (5)据材料三“董仲舒在上奏中说:臣下认为,那些不是儒家学说的诸子百家,全部取消,不使其与孔子学说并行,只有这样,才能明法度,老百姓的思想才能统一,古代贤王明白这个道理,故能驾驭天下,并以教化为本,对百姓进行教育.臣请陛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用孔子的‘仁’‘礼’等教化民众,这样才能使世风日进.”可知,内容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据材料四“…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可知是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地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7)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围绕变革应顺应历史潮流、治理国家不效法前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有创新和改革精神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   (2)A:承认土地私有;B:推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4)军事.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颁布推恩令.   (7)变革应顺应历史潮流、治理国家不效法前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有创新和改革精神等.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创新和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伴随着创新和变革。材料一某校七(3)班同学在讨论某次变法时,一同学为该变法的内容作了如图1总结:(1)该班同学所讨论的|初中历史问答-字典翻译问答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