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写游泳动作的好词好句
问题描述:
写游泳动作的好词好句
秦绪伟回答: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5-12-2317:14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提问者:笑脸yy04-助理二级
最佳答案
毛泽东
在《西行漫记》中他自己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句诗写游泳中透出了自信和豪迈.
毛泽东还有很多写游泳的诗词的,列举如下,
仅供参考:
水调歌头·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
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
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
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
为行云,暮为行雨.”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④,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⑤,浪遏飞舟?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②[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灵川县的海洋山,流经长沙,北入洞庭湖.橘子洲,一名水陆洲,俗名下洲,昔日以岛上多产美橘,故名.岛形狭长,在长沙之西,湘江之上,西靠岳麓山.橘子洲头在其南端.③[挥斥方遒]指意气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④[激扬]即“激昂”,激动振奋.⑤[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讲解]:
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作者手书此词称“一九二六年作”,见《毛主席诗词墨迹续编》,似系笔误.1926年秋作者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未去过长沙),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发端“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众多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山是红的,水是碧的,色彩对比;山上的树,如朝霞一般的绚烂,江中的船,又如群马奔驰喧闹,动静互衬;仰观鹰飞,俯看鱼游,视角转换,呈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勃发的活动着的楚天秋江图.于是作者不禁发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由衷赞叹.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发展,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开始,悲秋成了我国古代诗人墨客笔下的恒久主题;虽也有个别颂秋赞秋之作,如刘禹锡《始闻秋风》“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指秋风)扶病上高台”,感谢秋风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诗歌中已属凤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气魄,自然不能也无须与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比较.作者后来的咏秋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这句对秋景的礼赞,已使词情趋于高昂.然而,百尺竿头再翻进一层,突发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全词遂达于高潮.
"谁主沉浮?”这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正体现了本篇的中心思想.这里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
毛泽东从1921年夏天起,就积极献身于建党和各种革命群众运动.1924年冬他返回湖南,在韶山等地组织“雪耻会”等,展开了一系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革命活动.1925年秋,湖南督军赵恒惕密令逮捕毛泽东,毛泽东机警地离开韶山,取道长沙,南下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这首词即作于暂留长沙期间.
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才不期然而然地寻找到与大自然的契合之点.“独立寒秋”的“独”,“怅寥廓”的“怅”,都在此词乐观、热烈、绚丽的基调之上,不免抹上一笔独立绝行枨触无端的迷茫冷隽之色,并非单一的感情更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深沉感受.特别是“谁主沉浮”一问,不啻抓住了当时革命斗争全局中的根本问题:中国的命运究竟由谁来主宰?本篇似有问无答,实际上是有答案的.日后作者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用文学语言作出的回答,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则是理论的答案了.其实,此词的下片也是一种回答.
下片是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
对长沙,对橘子洲,毛泽东有着太多的追忆.他曾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长达5年之久,以后又多次居留长沙.在岳麓山下,他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与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少年”或“书生”一起,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他在长沙主编过《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平民夜校和文化书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