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推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问题描述:
推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潘旭东回答:
正好思考过这个问题,谈一点我的想法,你听听有没有道理
前提条件:1.
天气:晴天
地理位置:赤道某地
时间:春分或秋分
理论基础:气温升降的因素主要是该地热量收支关系(不考虑大气环流引起的各地热量交换).收>支,升温;反之降温.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发生在白天);支出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全天都有),而根据维恩位移定律,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越强,通俗地讲就是散热越快
根据以上模型,假如该地上午8:00气温为15℃,并且此时收支平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高度增加,辐射会增强,热量收入会增加,支出也会略微增加(很显然,气温会略微升高.这个地方有点麻烦,热量支出和气温在关系式上是相互影响的,自己理解吧),但是收入增加幅度较大,二者之和为正(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故热量会累积,导致气温上升.中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热量收入最多,支出也较多(不是最多,因为气温非最高,待会你就理解了)二者之和依然为正,热量会继续积累,导致气温继续会增加.到下午16:0左右天阳高度有所降低,辐射减少,热量收入较少,支出最多,此时收支平衡,也就是热量积累为零,气温不再上升,达到一天当中最大值.随着时间推移,太阳高度下降,热量收入继续减小,支出略微减小,收<支,二者之和为负,气温开始下降.到傍晚18:00左右,太阳落山,辐射为零;从这时开始没有收入只有支出,并且支出逐渐减小,二者之和为负,气温持续降低.到第二天早上6:00,日出,开始有太阳辐射,但是太阳高度较低,热量收入较小,二者之和依然为负,气温继续降低,到早上8:00左右,收支再次平衡,气温不再下降,达到一天最低气温,完成一个循环.
(以上理论知识自己空想的一个简化模型,忽略了季节,天气,地域的差异,忽略了大气逆辐射等次要因素.结论与书本上的理论略有出入.比如,一天当中的最低气温应该是出现在日出前后而非模型中的8:00左右,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而非16:00.某些用语可能不够专业准确,勿纠结.我非专业人士)
附一幅简图希望便于你理解我的“谬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