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陪读≠监督 家长要考量陪读三因素
问题描述:

陪读≠监督 家长要考量陪读三因素

赵奕欢回答:
新学期来临,经过一个暑期的休养与调整,家长与孩子们开始为新学期奋战。根据一项最新的青少儿课外学习调查显示,高达近30%的家长表示今后可能会考虑为了陪读放弃自己的工作。与印象中“全职妈妈”的概念相同,本次调查中,母亲是课外陪孩子学习的主力军,占77.7%,远高于父亲。是否有必要进行全职陪读?家长陪读时应注意些什么?陪读也要注重方式,过度的“监督”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在进行课外陪读时,当然首先应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及个性,此外还需考量三大因素。   陪读目的及陪读能力   调查显示,家长陪孩子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当年所接受的教育,无疑从知识与教学方式上都与孩子当今的学习有一定差距。其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的家长最多从网络上获取陪孩子学习的知识来源。多数家长可能由于没有受过孩子教育方面的专业辅导,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陪孩子学习最科学(26.90%)、缺乏家庭英语环境(24.85%)、缺乏英语知识(24.72%)。   韩安德提醒,如果考虑全职陪读,家长应充分考虑自己是否有相关教育知识,能否胜任全职陪读。网络上虽然有大量的教学资料,但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应注意选择出自规范机构的教学材料。如果仅仅是为了监督孩子而全职陪读,反而容易家长“一厢情愿”,孩子“毫不领情”。   有意思的是,11.8%的家长表示自己会重新自学以帮助孩子进行课外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营造家庭学习环境的方式,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看到父母这般大的年龄同样在学习,无形中会为他们树立榜样。不过家长切忌一面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要开小差;一面则自己在旁看电视,非常不利于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及习惯。   要发展成绩,更要发展个性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心理发展特性。韩安德提醒,家长陪读除了注重孩子的成绩及综合素质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个性发展。   孩子进入小学后,无形中就与其他孩子展开了竞争——为学习成绩、为引起老师及同学的注意等。如果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就能获得自豪感,反之则会自卑。这一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应在陪读过程中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给予承认和奖励。当然,在这一时期,孩子对成功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不仅要陪伴孩子进行课外学习,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与同伴的关系等,争取“全面发展”。   心理学专家表示,12~18岁青少年期的孩子往往自尊心降至最低水平,需要有实际的鼓励。家长应帮助孩子更好地评价、认识自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培
查看更多
英语推荐
热门英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