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中子星有什么特征?
问题描述:

.中子星有什么特征?

石竑松回答:
  中子星是一种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一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个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电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中子星   谢利民   中子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质子、电子所组成的超密恒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1967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伊什和贝尔等发现了脉冲星.不久,就确认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图5-1是典型中子星的结构示意图.它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约1千米,密度为1011~1014克/厘米3,主要是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自由电子气.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其密度大约为1014~1015克/厘米3,在这一层中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μ介子.对于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达1016克/厘米3的物态,目前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是超子(一种质量大于核子质量的粒子)流体;(2)是固态的中子核心;(3)是中子流体中的π介子凝聚.   中子星不仅密度高达1亿吨每立方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磁场强度也高达1亿特斯拉以上.中子星的体积很小,它的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千米.中子星的质量下限约为0.1太阳质量,上限为1.5~2个太阳质量.   中子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关于中子星的形成,许多人认为:某些处于演化晚期的恒星,在其内部发生极其激烈的核爆炸,随后又急剧收缩,恒星的内部产生极大的压力,把原子外层电子挤压到原子核内,核内的质子与电子结合,形成异常紧密的中子结构物质,这时这颗恒星就演变成为中子星.   银河系中著名的气体星云——蟹状星云的中心星就是一颗中子星(脉冲星).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恒星中最小的.由于中子星的体积很小,所以不能用热辐射接受器观测到.但接收到它们的射电脉冲,在研究脉冲星和双星X射线源时发现了它们.   《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物理第一册   中子星   如果你为白矮星的巨大密度而惊叹不已的话,这里还有让你更惊讶的呢!我们将在这里介绍一种密度更大的恒星: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对比起白矮星的几十吨/立方厘米,后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事实上,中子星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十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但是,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决不只是生成它们的恒星质量不同.它们的物质存在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地说,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而在中子星里,压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简并电子压再也承受不起了: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过程方面,中子星同白矮星是非常类似的.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缩.核在巨大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最后形成一颗中子星内核.而整个恒星将以一次极为壮观的爆炸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文学中著名的“超新星爆发”.
查看更多
物理推荐
热门物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