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①
问题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①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1)与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的领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孙小丹回答:
(1)首先了解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写月的特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的是“秋月”,“月如钩.寂寞…”月色孤清而凄凉.“月满谢公楼…寒生独树秋”,也写的秋月,但是“月满”,与上面“月如钩”不同,一个“寒”字体现月色的清寒.
(2)此题主要从写景的手法来解答.“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体现“静”;“鹊惊…,萤远…”体现“动”,衬托夜的静.“清光几处愁”,前面的静景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愁”.
答案:
(1)相同点:都是秋月.(1分)不同点:①李词写的是钩月,月色孤清而凄凉;②钱诗写的是满月或近于满月,月色清寒.(2分)
(2)①以动衬静,颔联写静境,颈联写动境,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2分)②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飞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2分)③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清愁.(2分)
赏析:
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唐代著名人.钱起的这首诗,写一个初秋的晚上,在裴迪书斋赏月的情景.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此时,在座的人们被如水一般皎洁的月光吸引住了,刚才那种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也只能说是对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写.在表现月光时,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样一些侧面烘托的诗句.钱起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同时,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
“萤远入烟流”,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