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至6题.牡蛎[俄国]契诃夫(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至6题.

牡蛎

[俄国]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3)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4)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5)“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6)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7)“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8)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A碰碰 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9)“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10)“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11)“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12)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14)“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15)“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16)“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18)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19)“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20)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21)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22)“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23)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24)“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读契诃夫 曹文轩

(1)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2)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韩德东回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项,“我”在饭店吃到的牡蛎并不是美味可口的,从“吃一种黏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着霉气”的形容可以看出,“我”对牡蛎的感觉并不是美味可口的.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A、B、C项与原文意思相符.   本题要求选择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大概结构的划分和对段落大意的分析.   选文《读契诃夫》中主要分析了医生职业对于契诃夫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契诃夫的文学创作风格.其中第(2)段讲了医生的职业使得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契诃夫的文字充满了揭露性和批判性.第(3)-(5)段讲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使得契诃夫对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具有细腻的特点.第(6)(7)段讲了医生的心性使得契诃夫的写作有一种“冷漠”的态度和冷峻的叙事态度.所以,对本题的回答可以从上述三点展开.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第(8)段这句话的前后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推理出其动作行为.   由于没有找到工作,生活困难,“父亲”到今天才下决心来到街上乞求施舍,但是他又无法张开口说出自己的需求,话语“像砝码似的挂在他颤抖的嘴唇上”,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心理上是迟疑的,是羞愧的,所以他只敢“碰碰”,动作是迟疑的、轻微的.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第(12)段的具体内容以及上下文分析即可.   选文第(12)段对我想象中牡蛎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细腻,“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之前的内容是对其恶心模样的想象,之后的内容通过一个场景来表现其恶心、令人反胃,反映了“我”想象之中牡蛎的坏印象.而在下面几段中,“我”竟然能吃得下这么恶心的东西,说明“我”当时实在饥饿至极,已经顾不得它是多么令人反胃了.另外,这段文字可以与第(20)段内容对应起来,想象中的牡蛎是如此的恶心,以至于我在真正吃到它的时候,并不敢睁开眼看它的样子,第(12)段起到了为后文作铺垫的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答题时,在对《读契诃夫》第(2)段和《牡蛎》第(20)段选文的对应分析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做这道题首先要弄懂《读契诃夫》第(2)段和《牡蛎》第(20)段的选句分别讲述了什么.《读契诃夫》第(2)段说明契诃夫的文章充满揭露性和批判性,旨在反映并解决社会问题;《牡蛎》第(20)段的选句讲的是人们带“我”去吃牡蛎,并且企图嘲笑“我”,看“我”笑话.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契诃夫的写作意图在于反映人们毫无同情之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冷漠无情;希望引起读者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读契诃夫》画线句要表达的是契诃夫的文章虽然有冷静客观的笔调,其中却不乏悲悯情怀.结合《牡蛎》原文,可以中找出相应例句对画线句含义进行分析,如“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颤抖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再如“‘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   (1)D   (2)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峻的叙事态度.   (3)A 理由示例:“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因此我选A项.   (4)作者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表现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垫.   (5)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这个社会的关注.   (6)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