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宋仁宗时期--3680万贯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807万石-宋神宗时期--6000万贯宋神宗熙宁十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

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
宋仁宗时期--3 680万贯
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 807万石-
宋神宗时期--6 000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67万余匹1 788万余石-
注:绢帛、五谷为田税。

--胡昭曦《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

材料二 变法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发达,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措施,不仅没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材料三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比,宋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有什么特点?据此,简述王安石变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济贫乏”?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判断历史功绩的原则。材料二是否遵循了这一原则?说明理由。

万坚回答: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的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内容可知,特点是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钱币收入大增;财政收入大增.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第一小问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   (2)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措施有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第二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因此态度是否定.   (3)第一小问的原则,依据材料三“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可以得出原则是否超越前人.第二小问的是否遵循,依据材料二可知,遵循了这一原则.第三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没能摧抑兼并、加重了经济负担、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特点: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钱币收入大增;财政收入大增.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   (2)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   态度:否定.   (3)原则:是否超越前人.   遵循.   理由:没能摧抑兼并、加重了经济负担、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查看更多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