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问题描述: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李磊回答:
  《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说的是真悟空身边蹦出个假悟空,假悟空道行甚高,把真悟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模仿得惟妙惟肖,旁人难分彼此.于是二人来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这个悟空,分明是自己的徒儿;看看那一个,分明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认错了徒弟,双手合十,无能为力.二人又相求于观音,观音看二人都像是自己苦心扶植的那个悟空,一时没了主意,挥挥手,爱莫能助.二人又来到地藏菩萨殿下,菩萨有一神物唤作地听,能辨世间万物,可是地听伏耳贴地听完之后却摇了摇头.最后二人还是来到了如来佛祖面前,如来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伪.   为什么唐僧不能辨出哪个是他朝夕相处的徒儿呢?问题可能出在彼此朝夕相处感情亲切相依为命上.观音心心念念栽培悟空,地藏菩萨与悟空私交不浅,他们都有所偏向,有所顾忌,生怕认错了害了真悟空,也就影响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力.如来能分辨清楚,毫不含糊,可是如来不是人,他是佛,无爱无憎,不存在感情亲疏的问题.人不可能做到如此,活着的人就要食人间烟火,就要有七情六欲,认知上会出现偏差,判断事物就不能无所顾忌.以《韩非子》里“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为例,同样是正确的预见,那个富人心里已经认定邻人是贼,却根本不怀疑儿子是不是监守自盗,只是一味地认为儿子聪明.仅仅因为儿子是儿子,在情感上已经先入为主.面对与自己亲近的人,总是往对其有利的方面推想,当然也根本不愿意相信对方是不是有可能作出对自己不利的事.于是在同等条件下,感情亲密一些的便自然而然占了上风,疏远一些的便处于劣势,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性吧.   若要一个人判断事物像如来一样不偏不倚,不受感情亲疏因素的干扰,怕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所以当年才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是斩了,诸葛亮做得没有如来那么潇洒,痛哭流涕地送马谡上路,因为他不是佛.但也没有像那个富人一样,与马谡深厚的感情并没有影响他对问题的判断.他做到了“执法如山”.   作为人,在情感上有亲有疏在所难免.不能否认,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人的爱憎经常左右着我们的判断力.我们虽然难以做到如来的毫不偏差,无爱无憎,也不能像那个富人那样让感情亲疏左右自己的认知.所以学学诸葛先生,关键并不在于情感的亲疏在主观上是否影响了你,而在于如何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客观地去看待事物和判断问题.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