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向别人问好?】
问题描述: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向别人问好?
李政回答:
当你走在路上,冷不丁地,身边传来奶声奶气的“阿姨好”,循声望去,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正在扫描着你,他(她)或许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此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一定会怦然心动,顿觉开心吧,然后忍不住走上前去逗逗孩子,夸赞一番.我呢,就不止一次地享受过这份美好,作为妈妈,我也是这样做的,在羊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教他向别人问好,孩子渐渐就养成了习惯.四岁时,羊子随我们来北京生活,环境是陌生的,也没有小玩伴儿,我们很关注身边大人是否会喜欢他,他是否能顺利融入小朋友们之间,于是,我们就从懂礼貌、先问好做起,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融入新环境.很快地,他在幼儿园有了好朋友,也能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在一起,还能主动地向大人问好,这让我们紧绷的心才缓和下来,觉得孩子能克服害羞感(羊从小比较害羞),突破自己,迈开了与人交往的第一步,真是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新的思索.那是一个周末,天气很好,我们全家外出玩,羊自然是欢天喜地地,电梯门开了,羊大声地喊着“阿姨好”,然后就飞快进去,结果令我们大跌眼镜,电梯间只有一个羊,阿姨根本就没在(可能临时有事离开),原来,羊的问好只是例行公事啊!后来,我才留意羊子问好时的语气和表情,原来,“阿姨好”真的不过是一声不传达感情、不求应答的问话而已.我还站在“阿姨”的角度,体会小朋友们(不包括跟我很熟的孩子)对我的问候,他们大多有家长陪着,问好也是在家长的提醒和督促下开口的,孩子自身也没有要谈下去的意思,而且,孩子越大越没有本文开头时的怦然心动.表面上,孩子做到了有礼貌,但究竟这份礼貌意味着什么,孩子并不知晓.这多少像是留给孩子的生活题目,然而我们能期待年幼孩童去自觉反思它呢?面对渐长渐大的孩子,礼仪教育再不能停留在“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层次上.礼貌是块敲门砖,意在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一声问候,对方心里就会舒服,最初的好感就得以建立,有了这个基础,聊天就能持续,交往也随之开始.无独有偶!小悦妈妈为我发来这样一则家教日志片段:还有个交往方面的事情想跟您说.我们周末去楼下玩,她挺放得开的,玩的很开心.只是乐乐喊她名字的时候,她没有回答.回家的时候遇到对门的邻居,佳佳在爸爸的陪伴下也要回家.她们在我们前面上楼.到了门口,佳佳进门前说,小悦再见!我说,佳佳再见.小悦没说话.进屋后我跟小悦说,小朋友跟你讲话要答应.你也说佳佳再见就好了小悦说,我也不认识她呀?我晕!我问,你真的不认识她吗?小悦回答,我忘记她是谁了.据孩子妈妈讲,佳佳比小悦小两岁,住对门,原来曾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平时很少在一起玩,只是出来进去会偶尔碰见,她们还曾搭过佳佳家的便车,所以,小悦肯定是认识佳佳的.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能够乐意与别人打招呼呢?这正是我俩讨论的焦点所在:妈妈:我也许可以这样说.Yanping:说说看.妈妈:如果你不想打招呼,可以不打.如果你想打招呼,就大声说出来.Yanping:那孩子选择不打招呼,成吗?妈妈:打招呼更礼貌些.Yanping:是啊!Yanping:礼貌,要是从交往的角度理解呢?妈妈:我说什么好像都是批评和指责.妈妈:只会给孩子压力.不知道会有什么正向的效果.妈妈:要不干脆骂一顿好了.Yanping:那更不可取了.Yanping:从交往的角度讲,礼貌是第一步,只是个敲门砖,对吧?妈妈:是啊!妈妈:艳萍老师,记得我曾经跟您说过,乐乐跟孩子打招呼,她没回应.现在乐乐见到她,已经不说话了妈妈:原来楼下有个宁宁,每次见到小悦都大声喊她,她从来不回应.现在也不说话了.妈妈:我曾经跟她说过这个事Yanping:嗯,所以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是紧要的.妈妈:是.妈妈:我知道.妈妈:不过这个,说实话,我也不会.Yanping:这样说:“小悦,你看,佳佳跟你打招呼,你没理人家,她心里会怎么想呢?”妈妈:哦.妈妈:这样啊!Yanping:猜测一下,孩子会如何说和想呢?妈妈:我不知道她会怎么说.妈妈:不过她会有触动的.妈妈:一定会有!Yanping:嗯,当然,孩子未必能表达那么细节的感受.Yanping:换位思考一下:“小悦,要是你跟一个小朋友打招呼,人家没理你,你会很难过,是吗?”妈妈:是,您的这个提醒太好了!妈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妈妈:谢谢!妈妈:这个会有效的.Yanping:嗯,从双方的感受说起,孩子有了体会,她就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言行.妈妈:谢谢!总结一下,就是从孩子的自身感受出发,换位思考一下,以感受促行动,帮助孩子跨过这道坎儿.作为家长,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向别人问好,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咱的孩子有礼貌,从而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更为甚至,我们有责任帮孩子打开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