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李叔同送别详细赏析和讲解
问题描述:
李叔同送别详细赏析和讲解
范士喜回答: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节,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整首《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装己酒,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残、山、欢、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和谐优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永远让人沉湎惦恋的惜别的旋律哟……追问:作者介绍回答:《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补充:弘一大师,旷世奇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欲以文救国,回国后创刊办社,几度反复,然终难实现报国梦,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写出了不朽的《管锥集》,他一生满腔热血,敢爱敢恨,可惜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让人扼腕叹息!他的一首《送别》,堪为绝世佳作,从中可以细细品味他的内心世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追问:翻译每字句翻译回答:我昏死,又不是难懂的甲骨文,你看不懂?追问:拜托明天、讲类时候有人问咋办真是类要有全面准备回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此为第一节,你按照前面的赏析去对照.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