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选几首有明了苏轼思想的词并做解析.】
问题描述:
选几首有明了苏轼思想的词并做解析.
蔡志平回答:
体现苏轼的人生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于公元1082年创作的.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此词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颇值得玩味.此词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定风波
【序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体现苏轼的历史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原词很普及,这里不再引用.
体现苏轼的爱情观:
《蝶恋花·春景》,是苏轼所写的一首优秀词作.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然皆苦无证据明示,故今日已不可详考.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苏轼,一生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派词作,这容易让人误以为苏词尽皆豪放之作,但从苏词的总体来看,其婉约之作反而是占大多数的,此词便是其一.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体现苏轼的功名观: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ì)卷(juǎn)平冈.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体现苏轼的民生观:
《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这里选第四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