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语文中有哪些修饰手法
问题描述:

语文中有哪些修饰手法

施杰回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八种.   下面说说各修辞的特点:   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条件是1.本体、喻体、比喻词;2.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本质的两类事物;3.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中间有比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仿佛、宛如、像等”词或短语连接.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   如:1.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几遭的馅饼.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如:是、成为、变成、形成、有、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是相关的关系,典型格式为:甲(本体)是乙(喻体).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1.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2.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注意: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2.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兴叫借代.如:   1.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整体代部分:读点鲁迅.   3.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4.专名代泛指: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5.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重)处说.如: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低、短、弱、轻)处说.如: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泊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比排列,这种修辞叫做对偶.根据上下联的意义,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三种.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的对偶句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2.反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内容相对相反,像新旧、好坏、美丑等.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流水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有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流水对.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叫设问.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是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肯定的内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否定的内容.   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说它不美呢?(这是用否定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   2.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是用肯定反问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辞: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几只木船从远处驶来,船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这个旅游区的青翠景色,简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河岸上.   D.康大叔站在华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嘹亮的歌声似号角激励我前进.   B.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个原子.   C.听了抗洪的动员报告,小王浑身热血沸腾.   D.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不是运用借代的一项是:C   A.我们下乡学农,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B.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他感到很不自在,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着.   B.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下子高兴得像跳蚤一样弹跳起来.   C.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一种“点石成金”的方法.   D.诸葛亮趁曹仁周瑜鹬
查看更多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