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寒性可变的植物,为了初步研究其耐旱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
问题描述:
藜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寒性可变的植物,为了初步研究其耐旱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若干抗旱的藜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选取若干抗旱的藜种子,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步骤二,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藜幼苗分别放入___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步骤三,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___.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实验步骤二和三中的操作补全.
(2)20%PEG处理组7d的数据偏差明显,应以___确定此结果的准确性.若经证明结果准确,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
(3)根据实验藜耐旱的机理可能是干旱诱导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___以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耐旱性.
钱达源回答:
(1)因为土壤中含有很多未知因素的化合物,为了遵循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防止土壤中的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所以采用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即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和蒸馏水.分析图为PEG浓度对可溶性蛋白产生量的影响,因此步骤三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2)20%PEG处理组7d的数据偏差明显,应以重复该实验确定此结果的准确性.若经证明结果准确,即第5天后可溶性蛋白产生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藜处于高浓度的PEG溶液时间过长,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抑制,影响细胞代谢.
(3)可溶性蛋白是细胞液中的溶质颗粒,增加可溶性蛋白可以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强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水的能力.
故答案为:
(1)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和蒸馏水 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2)重复该实验 浓度过高植物缺水严重,影响了可溶性蛋白的合成
(3)细胞渗透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