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如何给予孩子心理的抚慰让他有强大的心理?
问题描述:
王医生,你好!
孩子四岁,前几天受凉感冒发烧大量流汗,精神亢奋,夜里不睡说胡话,着实把我吓住了。
孩子生下从产房送出来即是睁一眼闭一眼,这个习惯在他现在早晨睡醒都可以看到。
出生就两手紧握拳头,洗澡尤其紧张。以后经过抚触儿保等孩子手心打开了,也很活泼好动。
我们没有当他有什么心理问题,家庭也非常和谐。但前几天的发烧折腾了我们,也给我们提醒,我觉得儿子的心理很脆弱,经受不起任何的打击。我总结,目前的教育不是智力上要达到什么水平,而是立即着手进行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抚慰。我觉得孩子身体不好性格必然温和。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们吗?在他的四年来的成长路上,他经常生病,让我感到十分的焦虑。以后的成长中我认为心理素质与体质是人非常重要的基础。
谢谢。
jlm好回答:
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有心事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一起解决。
清淡如水回答:
这得需要你与孩子之间多交流.
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角度来与之交往。当然,只尊重孩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像上级对下级那样,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从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一遇到孩子与自己有意见分歧时,不问青红皂白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
这样的父母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别说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了。也许是这个原因,很多孩子都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倾向于跟父母拉开距离,有些事情宁愿告诉好朋友甚至不相干的人,也不愿向父母吐露。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心理,觉得自己大了,成熟了,应该自由飞翔了,应该与父母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视而不是仰视。
此时,父母的爱让他们觉得沉重,让他们觉得翅膀受到束缚。这时,做父母的应该想办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问题就会解决了。
孩子到了懂事的年龄,父母就应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这样说“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这样会让孩子恐慌,还会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愤怒。即便他们撒了谎,也不要用怀疑、责备的目光看着他们,要相信他们是诚实的,并慢慢引导他们说出真相。
孩子信任父母的标志,是遇到问题时能找父母解决,把父母作为一位知心朋友对待。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很信任他们,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孩子才会把他们内心中的秘密透露给我们,并乐意让我们分担他的喜怒哀乐。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
1.处理同一事情或情况的方法尽量保持始终如一
父母对待孩子态度的一致性,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天性:当他们能够预料到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时,就会觉得比较安全。只有他们觉得与父母在一起比较安全,才会信任父母,也才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2.用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
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感受什么、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真正接受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必须是真诚的、恳切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这就要求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敞开心扉,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
比如,当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时,当我们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误解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很伤心;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我们生气时,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当错误发生时,如果我们能够用疏导、讲理的方式去解决,真诚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他们的谅解,孩子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我们的歉意,也会恢复对我们的信任。
切忌犯错后有意掩盖或隐藏,让孩子形成“父母不会有错误”或者“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不好印象。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在我们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不仅没有受到孩子的轻视,还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友情,并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寻求答案的强烈愿望。
王文革回答:
你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到无能为力,但我理解你的意思。
睁一眼闭一眼不是习惯,是和孩子生理有关的。由于我这方面不懂,你可以自己查阅一下资料或者让年轻一些的医生帮你查,看究竟是什么回事。
孩子出生的表现是正常的,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抱拳、悬空紧张,几天后的消失也和医生的抚触无关,估计是你不儿保给忽悠了,骗你米。
孩子发烧的特殊表现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表现也不是罕见的。当时,应该及时上医院打退热针剂。
你说你儿子心理脆弱,但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我,倒让我感觉你们父母的心理很脆弱。
你说的身体不好性格必然温和的结论是不成立的,这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剥夺--过度呵护,可能会使孩子退缩和依赖。如果教养相反,结果也是相反的。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怎样让孩子强大起来。
孩子个人体制的差异是存在的,在早期不要刻意进行能力训练,也不要过度呵护。放养可能更好。
心理素质的定义太宽泛,很多又是和当地的文化价值有关,我不知道你说的素质到底是指什么,如果你补充一定要具体的能操作的,而非空洞不着边际的。
王文革回答:
这麦秸怎么一去不复返了?我还等她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