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问题描述:
阅读类课堂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冉鑫回答:
提起“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也许老师们都已耳熟能详,的确这也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第一轮课改的第四个年头,就在语文阅读教学出现“得意而忘言”的倾向性问题的时候,崔峦老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及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专门明确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阅读教学体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时至今日,到了第一轮课改总结的阶段,到了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依然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优秀代表的阅读课堂教学被专家评价为低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处于调整期的今天,阅读教学要走正确、健康、高效之路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再度思考,笔者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起点﹑精简环节﹑教后反思”四方面探索阅读课堂教学实效并付之实践:
一、吃透教材,弄清“教什么”,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中,首要环节就是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就是要解决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问题,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从年段目标要求确定“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观《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也是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比如课标对低年段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可操作的的要求提得比重最大的是识字、写字、朗读、词语积累,而对词句及课文内容只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作了解和大概了解.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低年段老师由于对年段目标的模糊而走进了目标定位的误区,教学时识字阅读“楚河汉界”,10分钟以复习形式集中处理识字,剩余时间完全进行没有任何识字学词任务的内容分析,仿佛整节课的精彩要在这大半节阅读分析中得到充分展现,殊不知,我们老师的这种既是错位又是越位的做法忽视了年段目标的坚持和落实,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使低段阅读教学课堂耗时低效.
还是识字教学,低年级明确提出“多认少写”,要认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的精确记忆,但我们的老师却花大力气,启发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识记﹐要求写的字却没指导写好,这种做法就是错位.
又比如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执教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老师,把识字、写字放在“读中感悟”教学环节,展开春、夏、秋、冬四段阅读,在各段学习中分别进行“汇、挡、刮、献”四个字的认读和书写指导,这样安排,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可以说是很实用的课堂学习,但这不应是中年段的学习要求,我们说这叫做“不到位”.
因此,不管哪个年段的老师,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牢牢记住,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目标上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都将会是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直接症结.
(二)从主题单元目标确定“教什么”.人教版教材以专题来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呈现的第一部分内容便是导语(导读),导语的作用,大概也有不少老师关注不够.细细研读,我们就会发现字里行间藏着的就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读写训练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备好、把握好单元中每一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如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导语告诉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有了导语的指引,那么我们无论备《小嘠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备《临死前的严监生》,还是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们的教学都要在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上下功夫,要在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人物方法上下功夫,作为拓展延伸或者读写结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把描写人物方法学以致用,这些都是要落实的目标.以梁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梁老师反复强调抓住关键词“两个手指头、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茎灯草、摇了两三摇”来体会严监生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无处不在渗透着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课终,严监生的形象也就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人物描写方法也就了然于胸,那么这课的目标,梁老师就基本落实到位了.
(三)从课文特点确定“教什么”.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具体到每篇课文应培养怎样的语文能力,在我们考虑的因素中,除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那还要依据课文特点.如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确定本课三个语文能力点:一是培养速读能力.这既是高年级的年段目标,也是单元目标,同时也因为这是一篇长课文,适合培养速读能力.二是培养品细节、悟情感的能力.这既是高年级年段目标——学习表达方法,又是主题单元训练项目,更是因为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三是培养学生用细节表达情感的能力,进行读写结合.目标定位准确了,教学设计也就重点突出了.刘亚雄老师在设计《最后一头战象》时,第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第二环节是设计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细节描写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同时在品读过程中也给学生渗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最后,刘老师让学生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内心想法,进行写话训练.这是抓住细节想象而进行的一次写的训练.假若延伸到第二课时的设计,以学习用细节表达情感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学习课文设计新的情境,让学生写一段用细节表达情感的文章,写后交流评价,那么这个写的过程既是读写结合的过程,又是“言”、“意”结合的过程,这样整课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得到保证.
二、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础.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中,崔峦老师曾这样评价参赛老师的课:阅读教学找不到起点,抓不住重点.孩子通过读,已经了解和理解的,已经会的问题,我们还在不断地问孩子的这种情况相当严重.不少的课,通过实际考查,孩子开课时的理解、孩子学完这篇课文课后的理解几乎一样,这样的课就是做无用功,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课堂,这也正是我们不少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起点在哪?笼统地说,是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具体地说,即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找准教学起点,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针对学生实际,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进而因文制宜、以学定教.
(一)有效预习,了解学情.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道理,老师是懂的,预习,老师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都会布置的,但预习也许只流于形式,无非就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音形义,加之课前缺少对对预习情况检查,预习实效难以保证,那么预习对阅读教学产生的作用也就微不足道了.
有效预习,笔者认为必做四步:一是读文,读中自学生字新词,读中了解大意,读中理清思路,读中把握重点,学着概括主要内容.二是批注,如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的喜欢的句子,标出自己
查看更多